谁不说俺村里好!济南这几个村产业向“新” 振兴提“质”

2024-05-06 07:29:34 来源:舜网-济南日报
责任编辑:高原

 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,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。乡村要发展,产业必振兴。近年来,济南各区县将产业振兴作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切入点,在推动产业农业发展、提升村内基础设施、完善教育医疗配套等方面集中发力,全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,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。

  起步区大桥街道东营子村党支部书记 王振江

  以“梨”兴村,农旅融合促振兴

谁不说俺村里好!济南这几个村产业向“新” 振兴提“质”

  乡村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,可以说“上面千条线,下面一根针”。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,起步区大桥街道东营子村党支部书记王振江学会了十个手指头“弹钢琴”,统筹兼顾好各个方面的事情,特别是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下足了功夫、做深了文章。

  2017年,王振江接过“接力棒”,担任东营子村党支部书记。上任后的王振江率先主抓集体经济,想办法把群众带上致富路。“乡村振兴要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,唯一的办法就是带领大家一起,撸起袖子加油干。”王振江说道。

  为推动农村经济多样化和现代化,东营子村在2000年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,从莱阳引进新品种“黄金梨”。精准选择特色产业,除了要结合当地种植养殖习惯等因素,还要在生产管理、产品销售和品牌打造等方面敢于创新。2004年,黄金梨结果时期,王振江外出学习了解到农业产品想做大做好必须抱团,成立协会。学习回来后,王振江就跟大家商量,要想成功就得大胆一些。就这样,在大家的支持下,几家梨户成立了黄金梨协会。

  接下来,注册商标、走手续、办营业执照,统一包装、统一管理、统一销售,协会越来越完善。“2005年,黄金梨协会改革成宏发黄金梨专业合作社,这是天桥区第一家合作社,我们还被评上了市级示范社、市优秀农机协会呢!”王振江笑着说。

  这一切看起来似乎很顺利,然而在最初的两年里,黄金梨收益却不尽如人意,而且虫灾治理也遇到了问题。“病虫害治不住,用了驱虫药也没有效果。”尽管有专家指导,王振江仍认为这不是长久之计,还需要提升种植管理技术。空闲时间,王振江就去市里的新华书店购买梨树种植书籍,之后又去莱阳、阳信、河北赵县等梨树种植基地学习种植技术。

  王振江说:“咱们的果品好,从来不使用激素,多在农事上操心,果品质量自然有保障。”久而久之,梨园的产量增加了,梨园的名片也叫响了……

  在梨园品牌打响后,王振江还和村“两委”进行了多方探索,大力发展农业采摘项目,并与公交公司合作,设立采摘专线,实现绿色种植、休闲旅游等融合发展。“原来还得打广告,现在不到中秋就有人打电话预订,来晚了都订不上。”

  坚持党建引领,支部带动,群众参与,品牌打造,走“以梨兴村,以梨富民”的产业发展道路,东营子村依托黄金梨特色果品发展优势,结合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,以“党支部+合作社+困难农户”产业工作思路,注册统一“千禧”黄金梨商标,进行品牌经营。经过村党组织接续努力,从强党建、抓产业、强品牌、助就业等多方面发力,东营子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,绘就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图景。

  章丘区埠村街道南凤村党支部书记 李传亮

  “农”墨重彩,“三变”改革谋发展

谁不说俺村里好!济南这几个村产业向“新” 振兴提“质”

  “近年来,埠村街道南凤村紧紧围绕富民强村目标,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核心任务来抓,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以‘三变’改革为契机,激活土地资源,创新发展路径,实施土地托管,将资源变资产、土地变股份、农民变股民,走出了一条农民、村集体持续增收的新路子,不断助力乡村全面振兴。”章丘区埠村街道南凤村党支部书记李传亮说。

  为用好剩余土地,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,南凤村坚持党建引领,以“三变”改革为契机,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基础上,村集体、村“两委”和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,成立了南凤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,通过实施“保底收益+盈余分红”分配机制,保障入股农民和村集体利益。同时,探索实施“土地股份合作+全程托管服务”规范化经营和服务模式。自土地托管以来,群众累计收益83.9万余元,村集体累计收益19.8万余元,改革成效显著,为深化“三变”改革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、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丰富经验。

  为进一步扩大“三变”改革影响力,鼓励、吸引更多村民用土地入股,南凤村村“两委”积极作为,结合图斑整治等工作,盘活闲置土地超3.4公顷,并将整合的土地全部流转,新增股民20余户。

  在党建引领下,南凤村不断创新发展方式,依托北部城乡融合综合体,积极谋划、大胆探索,将更多带动能力强的主体纳入“三变”改革,推动他们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高效合作。除了与鲁供丰农签约31.1余公顷土地以外,在村“两委”监督下,村民还与种粮大户签约6公顷土地。

  为更好地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,南凤村通过建章立制进一步完善合作社运行机制,实行规范化管理,做到公开透明、规范高效。同时,定期开展村级资产清查工作,切实强化村集体资产监管,确保“一本明白账”管到底。此外,在提升群众的民主意识和能力方面,南凤村还鼓励村民参与到合作社的监督、决策、管理、运营等环节中,以集体经济不断增收的实际成果,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
  回迁后的南凤村,村“两委”还就新村沿街房积极进行招商引资,引进东方冷库、天一酒店、建民药店等店铺。如今,沿街房全部实现出租,有效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。随着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增加,也带动了村居全面发展,南凤村在党建工作、村居环境整治、乡村治理等方面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。

  平阴县玫瑰镇赵台村第一书记 郭峰

  “玫”好之约,特色 产业探新路

谁不说俺村里好!济南这几个村产业向“新” 振兴提“质”

郭峰(右一)与玫瑰颂创始人李志刚(左二)共建玫瑰花田。

  种植玫瑰、建设赵台黄河乡村记忆馆、绘制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墙……初到平阴县玫瑰镇赵台村,映入眼帘的是遍地绿油油的玫瑰花田。派驻在这里担任第一书记的郭峰,数年间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,一起见证着村庄的变化。

  赵台,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名字,于郭峰而言,却是远离都市喧嚣的净土。微风吹过,玫瑰花枝轻轻摇曳,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喜悦。不远处的村民忙碌着,脸上洋溢着甜美的笑容。这里没有高楼大厦,只有石头房子,没有繁华的街市,只有整洁安静的小巷。“赵台,是我的第二故乡。我希望通过壮大玫瑰产业,让村里发展越来越好。”从郭峰质朴的话语中,足以感受到他对赵台村的感情。

  一次偶然的机会,郭峰结识了同为家乡乡村振兴作贡献的玫瑰颂品牌创始人李志刚,两个人一拍即合。2021年—2023年,玫瑰颂先后向赵台村捐赠了价值30多万元的玫瑰苗,赵台村玫瑰种植面积也新增了320亩。去年,赵台村玫瑰收益每亩增收1500多元,村集体经济增收50多万元。

  赵台村种植玫瑰花历史悠久,村民世世代代以玫瑰种植为生,对此,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还购置了专业的烘干设备用于加工玫瑰花。但由于玫瑰花期较短,采收烘干期结束后,设备便经常处于闲置状态。为进一步提高设备和土地利用率,提高农民经济收入,在郭峰的带领下,2023年赵台村种植了大面积野菊花花苗,用于花药兼作种植示范基地建设。如今,8万株野菊花与玫瑰花兼作标准种植,为村集体增收提供了保障。

  “在这里,我找到了内心的平和与希望,也找到了为村民服务、为赵台发展贡献力量的动力。”郭峰表示,玫瑰产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,解决了农民家门口就业难、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没人管的难题。收入提高了,郭峰还注重提升村里精神文化生活,依托玫瑰产业打造了齐鲁乡村玫瑰样板间文化走廊,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特色产业带来的别样乡村文化振兴。

  时光荏苒,转眼郭峰已在赵台村度过数个春秋。每当夜幕降临,月光洒在玉带河上,银光闪闪,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,这时他总会漫步在田间小径,呼吸着清新空气,聆听蛙鸣和虫唱。“我坚信,赵台村民的心花会像玫瑰一样绽放,他们的笑脸像玫瑰花一样灿烂,赵台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加美好。”

  长清区文昌街道西苏村党支部书记 孙增民

  人才大“盘”,激活振兴动力源

谁不说俺村里好!济南这几个村产业向“新” 振兴提“质”

  说起这几年村里的变化,长清区文昌街道西苏村党支部书记孙增民表示,“人才是宝,乡村振兴离不开优秀人才。”

  在理顺集体“三资”、清理不规范合同的过程中,孙增民发现村“两委”老同志虽然经验丰富、人脉熟络,但思维相对固化,队伍亟需“升级换代”。在一次村“两委”例会上,孙增民就西苏村未来规划毫无保留地与大家交流。在交流中,村“两委”干部普遍认为,西苏村地理位置优越、潜力无限,下一步村里要发展产业、实现振兴,这些艰巨的任务都离不开年轻人,尤其是有创业经历和大学学历的能人。

  当时适逢村“两委”换届,西苏村盯紧早就规划好的“人才盘子”,用尽全力主动吸纳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回村任职。曾经是幼儿园老师的石丹,当年高分考入大学。孙增民认为人才难得,就想吸引她回村就业。“一开始,小石也有顾虑,毕竟她的工作收入每月都能在4000元左右,但回村发展谁能保障她的收入呢?虽说人人爱家乡,可是情怀并不足以吸引她放下现在的工作。”孙增民知道,要留住人才,必须有实实在在的保障和支持。

  为了让村里有产业支撑,西苏村创办了电商平台并提出让石丹入股。村“两委”换届之际,石海明放弃繁忙的生意回村当选村委会主任,他说:“我要把学到的本事用到家乡发展上,像父亲那样为村里多做点儿事。”当村“两委”商量发展面点加工产业时,他主动请缨,外出谈合作、学技术、买设备、租厂房,在家装修设计、包装销售全部亲自上阵,处处彰显着他多年在外创业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。目前,苏禾面点工坊生产的奶香烤馒头已进入运营阶段。

  产业项目的落地,让西苏村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实现了。张帅是西苏村的“媳妇儿”,在看到创业能人石海明回村后,她也跃跃欲试。自从当选村委会委员后,走街串巷,了解民情,处理群众问题,这些都成了张帅的工作常态,正是她的热心与勤快,赢得了村民的肯定与认可。

  在乡村人才的鼎力支持下,自2021年7月起,西苏村发展了电商、面点、手工编织、文化市场等产业,注册了“苏禾”商标,集中打造“苏禾”系品牌,同时成立了新黄河乡村振兴研究院;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山东三越电器、艺创教育科技等企业,曾经的落后村在集体产业上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。(济南日报 记者:张群 钱堃 冯经伟 邵明红 通讯员:张栋栋)

责任编辑:高原
新闻排行
进入新闻中心